各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部署,贯彻落实《高校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工程实施方案》,推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根据《第十届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实施办法》,教育部决定启动第十届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受理成果范围和奖项设置
(一)受理成果范围
为适应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需要,根据哲学社会科学一级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研究布局,借鉴历届评奖经验做法,本届评奖的受理成果范围包括:
1.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2.马克思主义理论;3.中共党史党建学;4.纪检监察学;5.公安学;6.哲学;7.理论经济学;8.应用经济学;9.法学;10.政治学;11.社会学;12.民族学;13.教育学;14.心理学;15.体育学;16.中国语言文学;17.外国语言文学;18.新闻传播学;19.考古学;20.中国史;21.世界史;22.艺术学;23.管理科学与工程;24.工商管理学;25.农林经济管理;26.公共管理学;27.信息资源管理;28.国家安全学;29.设计学;30.区域国别学。
本届评奖单设“教育科学研究”专区,由原“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受理成果范围与上述“13.教育学”整合设置,对教育学成果单独组织实施。专区具体奖项设置和数量、申报资格和要求、申报单位和名额、申报办法和程序等单独安排,详见附件。
本届评奖的受理成果范围及“教育科学研究”专区不得同时申报,每位申报者只能申报一项成果。
(二)奖项设置和数量
设置著作论文奖、咨询服务报告奖、普及读物奖和青年成果奖。普及读物奖和青年成果奖不分等级,其他奖项分设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
本届奖励名额1500项,其中“教育科学研究”专区190项。按照确保质量原则,允许各学科、各等级奖项有空缺。
二、申报资格与要求
本届参评成果范围是2022 年1 月1 日至2024 年12 月31日期间的下列成果:1、著作(含专著、编著、译著、工具书、古籍整理等);2、论文;3、咨询服务报告;4、普及读物。具体申报资格和要求详见附件《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及相关答疑。
三、申报单位和名额
本届评奖实行限额申报。
四、申报办法和程序
(一)本届评奖采取网上申报。通过校内遴选的成果,将由社科处统一上传至教育部申报系统。
(二)《第十届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评审表》启用2025年新版本,以前版本一律无效。申报者可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申报系统直接访问下载(无需登录),或从本通知附件下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申报系统网址:https://sinoss.moe.edu.cn/indexAction!to_index.action
(三)申报者下载并填写《申报评审表》,将纸质版、电子版及其他本通知要求的有关材料,提交至学院科研秘书。
(四)各学院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汇总。审核重点:1.申报成果是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研究导向;2. 是否符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有无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争议;3. 申报成果是否涉及国家秘密;4. 申报资格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申报材料是否真实。如发现不符合规定或弄虚作假情形,一经核实,取消申报资格。
五、纸质版申报材料
纸质版材料包括《申报评审表》、申报成果及证明材料,具体要求如下:
(1)《申报评审表》:一式5份,A4纸双面打印。
(2)申报成果:
论文类、咨询服务报告类成果:一式5份,论文类成果材料包含期刊封面、目录页、版权页和论文全文,咨询报告类成果包含咨询服务报告原文和采纳证明,统一胶装在《申报评审表》后。
著作类、普及读物类成果:一式2份,须在封面右上角用不干胶加贴标签,标明申报单位、申报者和申报学科。
(3)相关证明材料:一式5份。论文及咨询服务报告类成果按《申报评审表》、申报成果复印件、证明材料的顺序统一胶装。
六、我校工作安排
1.学院报送申报意向:各学院汇总有意申报本届成果奖的成果信息,请于10月27日前将《申报意向表》(无需排序)电子版发送至社科处邮箱。
2.学院报送申报材料:各学院请于11月4日前将本单位纸质版材料(包括《申报评审表》、申报成果及证明材料)报送至行政楼614室,电子版材料(包括《申报推荐排序汇总表》、《申报评审表》)发送至社科处邮箱,其中,《申报推荐排序汇总表》须学院排序并签字、盖章。邮件主题及附件以“XX学院 教育部奖申报(共X人)”命名。逾期不予受理。
2.学校审核材料和公示:学校将于11月10日左右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遴选、公示并反馈评审意见。
3.学校材料提交:通过校内遴选的推荐成果,申报人须根据专家意见修改评审表,并于11月17日前将电子版提交至本学院科研秘书,由单位汇总后统一报送社科处。纸质版材料装订要求及报送时间等,社科处另行通知。
联系人:赵老师 行政楼614 85220892
曹老师 行政楼619 85226690
社科处邮箱:ojnuskc@jnu.edu.cn
社会科学研究处
2025年10月20日
附件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第十届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的通知.pdf
2.第十届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实施办法.docx
3.第十届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答疑.docx
4.第十届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评审表.doc
5.第十届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科学研究”专区相关附件
注意事项:
1.“第十届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申报评审表.doc”须使用Windows版的微软Word在“页面视图”(或“打印布局”)下进行编辑,不支持WPS和苹果Mac版Word。
2. 如果打开解压后的Word文件时,遇到Word提示“安全提示:已阻止宏运行,因为文件来源不受信任”,请先关闭Word软件,再到资源管理器中在这个.doc文件名上单击鼠标右键,打开“属性”对话框,在对话框靠下的位置,勾选上“解除锁定”,并按“确定”即可。
3. 如果申报表中的内容涉及到图表,请先另建文档,在其中将图表做好后,以截图方式将图表内容截取成图片,再粘贴到申报表中对应正文区域,以免破坏申报表中隐含的脚本程序,导致最终无法通过“检查填报内容并保护文档”这一关键步骤。